李磊:匠心育才詮釋代表擔當
時間:2024-10-09 09:51 來源:貴州工程職業學院
李磊,銅仁市第三屆人大代表,貴州工程職業學院教務處副處長。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一名民辦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李磊深感肩上責任重大,始終牢記“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理念,緊緊圍繞學校發展戰略大局,在本職工作上做了創新管理,履職方面盡心盡力,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人大代表的責任與擔當。
“近幾年,我們學校新入職的老師較多,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教學質量,抓好新入職教師管理極為重要……”李磊談起教學管理,體會很深。

近年來,李磊在教務處副處長的崗位上主抓教學管理,他善于在細節中發現問題,找準突破口。經常通過深入課堂聽取授課,從中總結教師們在教學中的不足,提出從教師們參考學習的建議意見。
2021年秋季學期,李磊在聽取護理專業新入職教師張某的課時,發現課堂上存在學生交頭接耳、埋頭睡覺等現象。在認真聽完課后,他找準了課堂上學生無學習興趣的主要原因是張某教學方法有問題。他立即與張某溝通,探討教育方式,并為張某分享了如何在激發學生興趣中傳授知識的一些方法,得到了張某的認可,并用于實際教學之中,發揮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好評。
隨后,李磊與學院主管教學的領導和二級學院領導分享自己對教學管理的思路,激發學校領導的興趣,擬定了學院教師“一幫一”管理體系,學院的的每一位有教學經驗的老教師必須與一位新入職的教師建立幫扶關系,制定了新入職教師的管理、考評機制,帶動了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促進了學生素質向專業化的穩步轉變。

“民辦高校辦得好不好,可以從學生就業率來體現,學生就業的關鍵在于專業是否符合企業的需求……”李磊說。兩年來,李磊充分發揮代表作用,對貴州工程職業學院專業的設置情況進行詳細分析, 走訪多家企業調研,為學校發展提供了很多可借鑒的參考意見。
一次走訪時,在一家制造企業的車間里,企業負責人感慨:“在我們的企業,高職畢業生很實用,我們希望企業能結合企業需求,培養更多的技能人才。”此時,李磊明白了高職院校的辦學模式,必須走校企合作之路,才能解決好學生的就業難題。
事后,李磊走訪了多家企業,查閱了大量資料,了解了國內外高職教育的成功經驗。結合實際,撰寫了調研報告,并在銅仁市第三屆人大二次會議提交《關于加大高職教育投入、深化產教融合的建議》,為高職院校的辦學提供參考意見,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充分肯定,逐步引起各高職院校的高度重視。
李磊想法率先在貴州工程職業學院得到了落實。該校結合多家企業的發展需求,組織各二級學院負責人、專業教師進行了充分討論。此時,李磊再次提出了組建專業群辦學的模式,得到了學校采納。目前,該校有校企合作企業百余家,校外實訓實習基地46個。圍繞重點打造智慧健康、智能制造、建筑工程、財經商貿、交通乘務五大專業集群,設置了護理、藥學、智能控制技術、建筑工程技術、大數據與會計、高速鐵路客運服務等25個高職專業。
同時,李磊針對學生就業難題,通過調研撰寫了《借力東西部協作機遇,搭建學生就業平臺》的報告,得到了學校的采納。今年,貴州工程職業學院已有200余名畢業生,在廣東省東莞市的企業得到了穩定就業。

兩年來,李磊針對貴州工程職業學院學生的就業情況,走訪了部分企業和部分畢業學生,提出與高校合作辦學模式。目前,該校畢業生已有600余人通過專生本,實現了再次升學,被貴州醫科大學、遵義醫科大學、貴州財經大學和貴州師范大學等高校錄取。
其實,李磊在教學中很關心、關注學生情況,解決學生生活、學習中的一些困難和問題。2021年9月,在教學中發現班上的周某情緒低落,很少與同學交流。課后,他把周某帶到了辦公室,耐心地做思想工作。最后,了解周某為單親家庭,家里還有弟弟、妹妹與父親相依為命,生活極為困難,周某想放棄學業,減輕家庭負擔。

了解到周某的情況后,李磊立即與朋友聯系,在學校附近的一餐館為周某找了一個勤工儉學的崗位。周某每周未在餐館務工,每月有1800元務工收入,解決了其學習中的后顧之憂。
今年,周某已經畢業,走上了新的就業崗位。
如今,貴州工程職業學院有像李磊一樣的教師隊伍的不懈努力,忘我工作,全面推行以就業為導向、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喜人成績。2023來,貴州工程職業學院畢業生就業率有了新突出,走了全省同類院校前列;李磊也被學校授予“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
李磊常說:“學校的發展離不開每位教師的努力,在教學管理中必須發揮我這位人大代表的作用,影響更多教師愛崗敬業,促進學院健康發展。”憑借這份情懷,李磊不斷用實際行動詮釋責任與擔當,為促進學院發展交出一份份履職成績單。(作者 張運典)
全文轉自 天眼新聞/貴州法治報/法治貴州/德江融媒體中心
圖|張 森
編輯|蒲旭艷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一名民辦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李磊深感肩上責任重大,始終牢記“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理念,緊緊圍繞學校發展戰略大局,在本職工作上做了創新管理,履職方面盡心盡力,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人大代表的責任與擔當。
“近幾年,我們學校新入職的老師較多,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教學質量,抓好新入職教師管理極為重要……”李磊談起教學管理,體會很深。

近年來,李磊在教務處副處長的崗位上主抓教學管理,他善于在細節中發現問題,找準突破口。經常通過深入課堂聽取授課,從中總結教師們在教學中的不足,提出從教師們參考學習的建議意見。
2021年秋季學期,李磊在聽取護理專業新入職教師張某的課時,發現課堂上存在學生交頭接耳、埋頭睡覺等現象。在認真聽完課后,他找準了課堂上學生無學習興趣的主要原因是張某教學方法有問題。他立即與張某溝通,探討教育方式,并為張某分享了如何在激發學生興趣中傳授知識的一些方法,得到了張某的認可,并用于實際教學之中,發揮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好評。
隨后,李磊與學院主管教學的領導和二級學院領導分享自己對教學管理的思路,激發學校領導的興趣,擬定了學院教師“一幫一”管理體系,學院的的每一位有教學經驗的老教師必須與一位新入職的教師建立幫扶關系,制定了新入職教師的管理、考評機制,帶動了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促進了學生素質向專業化的穩步轉變。

“民辦高校辦得好不好,可以從學生就業率來體現,學生就業的關鍵在于專業是否符合企業的需求……”李磊說。兩年來,李磊充分發揮代表作用,對貴州工程職業學院專業的設置情況進行詳細分析, 走訪多家企業調研,為學校發展提供了很多可借鑒的參考意見。
一次走訪時,在一家制造企業的車間里,企業負責人感慨:“在我們的企業,高職畢業生很實用,我們希望企業能結合企業需求,培養更多的技能人才。”此時,李磊明白了高職院校的辦學模式,必須走校企合作之路,才能解決好學生的就業難題。
事后,李磊走訪了多家企業,查閱了大量資料,了解了國內外高職教育的成功經驗。結合實際,撰寫了調研報告,并在銅仁市第三屆人大二次會議提交《關于加大高職教育投入、深化產教融合的建議》,為高職院校的辦學提供參考意見,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充分肯定,逐步引起各高職院校的高度重視。
李磊想法率先在貴州工程職業學院得到了落實。該校結合多家企業的發展需求,組織各二級學院負責人、專業教師進行了充分討論。此時,李磊再次提出了組建專業群辦學的模式,得到了學校采納。目前,該校有校企合作企業百余家,校外實訓實習基地46個。圍繞重點打造智慧健康、智能制造、建筑工程、財經商貿、交通乘務五大專業集群,設置了護理、藥學、智能控制技術、建筑工程技術、大數據與會計、高速鐵路客運服務等25個高職專業。
同時,李磊針對學生就業難題,通過調研撰寫了《借力東西部協作機遇,搭建學生就業平臺》的報告,得到了學校的采納。今年,貴州工程職業學院已有200余名畢業生,在廣東省東莞市的企業得到了穩定就業。

兩年來,李磊針對貴州工程職業學院學生的就業情況,走訪了部分企業和部分畢業學生,提出與高校合作辦學模式。目前,該校畢業生已有600余人通過專生本,實現了再次升學,被貴州醫科大學、遵義醫科大學、貴州財經大學和貴州師范大學等高校錄取。
其實,李磊在教學中很關心、關注學生情況,解決學生生活、學習中的一些困難和問題。2021年9月,在教學中發現班上的周某情緒低落,很少與同學交流。課后,他把周某帶到了辦公室,耐心地做思想工作。最后,了解周某為單親家庭,家里還有弟弟、妹妹與父親相依為命,生活極為困難,周某想放棄學業,減輕家庭負擔。

了解到周某的情況后,李磊立即與朋友聯系,在學校附近的一餐館為周某找了一個勤工儉學的崗位。周某每周未在餐館務工,每月有1800元務工收入,解決了其學習中的后顧之憂。
今年,周某已經畢業,走上了新的就業崗位。
如今,貴州工程職業學院有像李磊一樣的教師隊伍的不懈努力,忘我工作,全面推行以就業為導向、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喜人成績。2023來,貴州工程職業學院畢業生就業率有了新突出,走了全省同類院校前列;李磊也被學校授予“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
李磊常說:“學校的發展離不開每位教師的努力,在教學管理中必須發揮我這位人大代表的作用,影響更多教師愛崗敬業,促進學院健康發展。”憑借這份情懷,李磊不斷用實際行動詮釋責任與擔當,為促進學院發展交出一份份履職成績單。(作者 張運典)
圖|張 森
編輯|蒲旭艷
上一篇: 【貴州九三人】王高峰:職業教育筑夢者
下一篇: 黃耀五:深耕職業教育 堅守育人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