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從白衣護士到攻堅勇士——德江縣潮砥鎮石板社區駐村干部貴州工程職業學院2017屆畢業生吳宇珊
時間:2020-12-10 09:51 來源:admin
我是德江縣潮砥鎮石板社區駐村干部吳宇珊。2018年1月在德江縣潮砥鎮衛生院參加工作,成了一名護士。2019年3月7日,我懷著興奮又期待的心情,背著行囊“駐”進了村里(石板社區),從一名衛生院護士轉變成石板社區脫貧攻堅隊隊員。
深夜入戶走訪,與農戶交心談心(右一)
白衣護士變攻堅勇士然而,扶貧工作與衛生院工作截然不同,我身份的轉換一時間適應不過來。在攻堅隊隊員們的幫助下,我漸漸有了自己的思路,一點點走入扶貧路的“正軌”。在我負責的兩個村民組,通過入戶走訪實現我與群眾感情融合的第一步。
我帶著為貧困群眾服務的一腔熱血,走進農戶家中,走入農戶心中。在入戶過程中,與農戶們促膝長談,摸清群眾的家庭情況,了解他們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與他們交心談心。
為老人小孩檢查身體(左三)
柔弱女子變鏗鏘玫瑰駐村的過程是艱辛的,媽媽時常來電說道“你還找得到回家的路不?”每當我訴說工作的艱辛時,我的爸爸會說“年輕人,多磨練總是好的,等你下次回來釣魚給你吃”。我心酸酸的,眼淚不自覺的往下掉,難過不能常回家看看。
2019年,是德江縣整縣脫貧摘帽的一年,身為村攻堅隊聯絡員,我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時,一同與攻堅隊隊員們,著力解決安全住房、飲水保障、人居環境等民生問題,一刻也不放松。白天我們拆除危舊房、解決農戶飲水問題或組織群眾清理環境衛生,晚上我們不是在開群眾會就是在會議室召開研判會。當夜深洗漱了躺在床上,想著一天的工作,進入了短暫的夢鄉。
為貧困殘疾人家庭整理床鋪衣物(左一)
群眾變親人
脫貧攻堅路上,同樣作為農村貧困戶家庭的我,感受著幫扶干部的不易,也更能體會貧困戶的內心期盼與所愿。
我所幫扶的貧困戶中,其半數都是老年人和小孩,部分年輕人外出務工,我能體會這一半的留守老人和兒童,內心的孤獨。
于是我經常去幫助他們,有時帶領他們一起整理衣物,打掃環境衛生,或者陪他們聊聊家常,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隊伍為老人小孩進行常規檢查。
閑暇之余傾聽老人們之間的“故事”
脫貧攻堅路上,我們彼此溫暖著彼此。每次走在門口我就開始呼喊爺爺奶奶,一來二去,他們也都把我當作孫女兒看待,每次去都把自家最好吃的拿出來要給我嘗嘗,同樣“背井離鄉”且失去奶奶的我,一個月兩個月甚至半年都回不去家一趟的我,享受著“親人”給我的溫暖。2020年4月,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我結婚了,我的扶貧路上從此多了一個人,每當周末他有空時,我們便一起去看望我的貧困戶,帶給他們多一份的關心與關愛。
協力拆除危房,解決安全隱患(右三)
張金財夫婦常拉著我的手不舍的對我說:“妹,你以后走了,我們想你啷個辦嘛”,我笑著說:“不走,不走,以后還要讓您抱抱小孫孫昵... ...”。回首,這近兩年的時光,駐村工作從一無所知到能夠獨擋一面,是辛酸是艱苦更是收獲與幸福。“誰無暴風勁雨時,守得云開見月明”。
通訊員 張雄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田勇
編輯 劉娟利
編審 田旻佳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