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第十四次、十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獎申報通知
時間:2023-04-21 15:59 來源:教務處
各行政部門、二級學院(部):
根據《中共貴州省委辦公廳 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獎辦法》的通知》(黔委廳字(2017)27號)和貴州省第十四次、十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獎實施細則》,現將貴州省第十四次、十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獎申報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參評范圍
貴州省第十四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獎參評成果完成時間范圍是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間。
貴州省第十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獎參評成果完成時間范圍是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期間。
以上期間完成的,本省區域內的個人或集體創作的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成果,邊緣學科、交叉學科、新興學科中主要研究內容是社會科學方面的成果,或者省外研究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哲學社會科學成果,可對應參加第十四次、第十五次成果評獎。
二、可參評成果形式
著作類:含國內正式出版的專著、教材、譯著、志書、工具書、古籍整理出版物、科普讀物。
研究報告類:含在國內省級以上公開報刊發表的調研報告、咨詢報告、論證報告;經驗收合格的國家級、省部級社科類課題成果;被省級領導機關或中央有關部門采納應用的未公開發表的調研報告、咨詢報告、論證報告。
論文類:在國內省級以上公開報刊發表的論文(含譯文)。
三、不得參評成果范圍
有以下情況之一的,不得申報參評:
(一)非社科類研究成果;
(二)邊緣學科、交叉學科中以自然科學為主的成果;
(三)已獲國家、省(部)級及以上獎勵的研究成果;
(四)知識產權有爭議且尚未妥善解決的社科研究成果;
(五)文藝作品、輯集的人物傳略、回憶錄、新聞報道;
(六)領導講話、工作總結、法律、法規等條文性文件;
(七)法律法規及規章明確規定屬于保密范圍內的成果;
(八)大事記、概覽、統計資料匯編及剪輯轉抄的資料書等非科研成果;
(九)在職副廳級(含)以上領導干部的成果,編制在高校、黨校(行政學院、講師團)、干部學院、部隊院校、科研院所、黨政部門研究機構的除外;
(十)上一次評獎中被列入科研失信名單的作者創作的成果。
四、申報受理點
省評獎辦、各省直社科研究單位、高校、黨校(行政學院、講師團)、干部學院、市(州)社科聯作為成果申報受理點(申報受理點的職責、分工等詳見《關于建立省第十四次、十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成果申報受理點的通知》)。
編制在高校、黨校(行政學院、講師團)、干部學院、部隊院校、科研院所、黨政部門研究機構的在職副廳級(含)以上領導干部的成果,以及省外作者的成果申報由省評獎辦受理。其余省內作者向其他成果申報受理點申報。
申報人選擇一個合適的申報點受理進行申報。
五、申報要求
對應一次評獎,個人只可申報一項成果,須是獨立完成或本人第一署名的成果,同一集體(指單位或組織)署名的成果申報不得超過兩項。
成果署名為自然人的,只能以個人或聯名成果申報,個人成果由本人申報,聯名成果由第一署名人申報。成果署有顧問、主審、主編、編委等,該成果申報權歸成果著作權人所有,由著作權人提出申報。成果署名為單位或集體的,以集體成果申I報,由署名單位或集體申報。成果為課題組完成的,署名顯示課題負責人及成員名字的,視為聯名成果,由課題負責人申報;署名不顯示課題負責人及成員名字的,視為集體成果,由課題組申報。已故作者成果可以由其著作權繼承人申報。
成果署名及完成時間認定:著作類成果,以著作版權頁的署名和第一次出版時間為準(署名如在版權頁顯示不全的,以版權頁及著作其他位置顯示的作者名單為準)。研究報告類成果:已公開發表的,以發表載體上顯示的署名和發表時間為準;國家級、省部級課題成果以結題證書顯示的署名和結題時間為準;未公開發表,也不是省部級以上課題,但是有中央有關部門或省級領導機關采納應用證明的,以采納應用證明顯示的署名和成果完成時間為準。論文類成果,以成果發表載體顯示的署名和發表日期為準。
同一作者、同一書名的多卷本著作只能整體申報,出版時間以最后一卷的出版時間為準。叢書不能作為單項研究成果整體申報,其中獨立完整的著作可單獨申報。同一作者、同一主題的論文集可作為著作申報。多名作者的論文集不能作為著作申報,但是其中的單篇可參加論文類申報。
參評成果按學科相近原則分為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綜合5個大類,參評者自行選擇申報分組。分組安排:①政治組:含馬列·科社、黨史·黨建、哲學、政治學、國際問題研工究等學科;②經濟組:含經濟學、統計學、管理學等學科;③文化組:含語言學、歷史學、考古學、藝術學等學科;④社會組:含法學、社會學、民族學、人口學、宗教學等學科;5綜合組:含體育學、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新聞傳播學、教育學、軍事學及以上不涉及的學科。
六、申報材料
申報須提交如下材料:
(一)實物材料:
①《申報評審表》2 份,須按要求由作者所在單位負責成果審核,承諾信譽保證并簽字蓋章。
②成果2套,其中一套須作匿名處理。成果至少要有一套為原件,另一套可以是復印件。
③附件2套,附件要求裝訂成冊并附目錄,其中一套須作匿名處理。未公開發表的研究報告類成果必須提供結題證書復印件或被省委、省政府或中央有關部 門以上決策采納應用的證明。未匿名處理的一套附件由作者所在單位簽字蓋章認定復印件與原件相符,匿名處理的一套附件不簽字蓋章。
凡是不按要求對一套實物材料進行匿名處理的成果,取消其參評資格。匿名處理須對作者姓名、單位、職位、電話等信息進行遮蓋,直至辨認不出。
(二)電子檔材料:所有申報成果須提供《申報評審表》《申報成果登記表》以及成果內容電子版。成果內容電子版必須是Word格式或可復制內容的PDF格式,成果電子版內容必須與實物成果內容一致。電子檔材料不作匿名處理。
《申報評審表》和《申報成果登記表》內容必須據實、完整、對應填寫,作者姓名應按照成果署名順序悉數填寫,集體成果要據實填寫前十位主要參與人員姓名。
《申報評審表》和《申報成果登記表》電子版材料應包括紙質版原件pdf格式版本和word版本,放在一個文件夾中,以“申請人姓名”命名。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紙質材料交到C棟407辦公室曹老師處。
七、時間要求
各申報受理點接收成果申報時間從2023年4月19日起至5月15日止,逾期不再受理。
八、評獎工作相關規定
(一)關于獎項及獎金
省第十四次、十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均按照著作類、研究報告類、論文類分設一、二、三等獎。每次獎項總數原則不超過200項,其中一等獎比例不超過總獎項數的25%,二等獎比例不超過總獎項數的35%,其余為三等獎。
獎勵標準,著作類:一等獎2萬元、二等獎1.5萬元、三等獎1萬元;研究報告類:一等獎1.5萬元、二等獎1萬元、三等獎0.8萬元;論文類:一等獎1.5萬元、二等獎1萬元、三等獎0.8萬元。
(二)關于成果學術不端檢測
省評獎辦委托相關機構對參評成果進行學術不端檢測。檢測采用中國知網等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檢測結果中“去除本人已發表文獻復制比”“去除引用文獻復制比”至少有一項必須符合以下要求:論文類成果小于或等于10%;研究報告類成果小于或等于15%;專著類、社科普及類成果小于或等于20%。教材、譯著、工具書、志書、古籍整理出版物類成果不進行學術不端檢測。沒有通過檢測的成果由評獎辦直接取消其參評資格。
(三)關于評審標準
省社科優秀成果獎獎勵的成果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符合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成果應具備科學性、原創性和引領性,注重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突出重大現實問題研究,突出貴州特色學科,突出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獎勵成果須具備下列基本條件。
1.著作類
專著:在研究重大現實、歷史和理論問題上有創見,對學科建設或解凌當前社會實際問題特別是對促進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有積極作用和貢獻。
教材:有較強的思想性、理論性,結構嚴謹,材料系統,闡述準確,應用價值高,對學科建設有所創見。
譯著:準確表達原著意思,語言流暢,所選擇翻譯的書籍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有現實意義。
工具書:體例科學,資料可靠,知識性強,能反映國內外最新科研成果,并有實用價值。
古籍整理出版物:注釋準確,補闕拾遺,對歷史考評、研究有所發現或有重要參考價值。
志書:體例完整,資料翔實,特點鮮明,記述準確,達到思想性、科學性和資料性的統一,有較高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
科普讀物:具有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內容深入淺出,語言生動簡練,在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普及哲學社會科學知識方面產生積極作用和影響。
2. 研究報告類
適應社會實踐的需要,具有較高應用價值,對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特別是對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有明顯效益。
3. 論文類
論文:在學術上有創見,能正確闡明重大理論問題或有助于解決重大現實問題。
譯文:所選擇翻譯的論文具有學術價值,準確地表達原文意思,語言流暢。
(四)關于成果真實性、權屬異議的處理
省評獎辦負責接收異議并進行處理。任何單位或個人對成果的真實性、權屬等有異議的,應在申報公示或獲獎成果公示發布之日起 20 個工作日內向省評獎辦提出,逾期提出的異議不予受理。提出異議須以書面形式,附具體證據,實名向省評獎辦提出。以單位名義提出異議的,必須加蓋單位公章。個人提出異議的,必須表明真實身份。以匿名方式及口頭形式提出的異議一律不予受理。針對本人成果獎勵等級或成果未獲獎勵的申訴,不在異議受理范圍。
獲獎成果被認定有弄虛作假或剽竊行為的,撤銷其獎勵,并由責任單位追回獎金及證書。涉事作者納入省評獎辦科研失信名單并進行公開通報,不能參加下一次評獎。
(五)參評成果及相關材料不退還。
九、聯系方式
本通知中涉及的附件在省社科聯網站下載,省社科聯網址:http://www.gzskl.gov.cn/。
省評獎辦地址:貴州省貴陽市省府路51號貴州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咨詢電話:0851-85256240
根據《中共貴州省委辦公廳 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獎辦法》的通知》(黔委廳字(2017)27號)和貴州省第十四次、十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獎實施細則》,現將貴州省第十四次、十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獎申報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參評范圍
貴州省第十四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獎參評成果完成時間范圍是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間。
貴州省第十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獎參評成果完成時間范圍是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期間。
以上期間完成的,本省區域內的個人或集體創作的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成果,邊緣學科、交叉學科、新興學科中主要研究內容是社會科學方面的成果,或者省外研究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哲學社會科學成果,可對應參加第十四次、第十五次成果評獎。
二、可參評成果形式
著作類:含國內正式出版的專著、教材、譯著、志書、工具書、古籍整理出版物、科普讀物。
研究報告類:含在國內省級以上公開報刊發表的調研報告、咨詢報告、論證報告;經驗收合格的國家級、省部級社科類課題成果;被省級領導機關或中央有關部門采納應用的未公開發表的調研報告、咨詢報告、論證報告。
論文類:在國內省級以上公開報刊發表的論文(含譯文)。
三、不得參評成果范圍
有以下情況之一的,不得申報參評:
(一)非社科類研究成果;
(二)邊緣學科、交叉學科中以自然科學為主的成果;
(三)已獲國家、省(部)級及以上獎勵的研究成果;
(四)知識產權有爭議且尚未妥善解決的社科研究成果;
(五)文藝作品、輯集的人物傳略、回憶錄、新聞報道;
(六)領導講話、工作總結、法律、法規等條文性文件;
(七)法律法規及規章明確規定屬于保密范圍內的成果;
(八)大事記、概覽、統計資料匯編及剪輯轉抄的資料書等非科研成果;
(九)在職副廳級(含)以上領導干部的成果,編制在高校、黨校(行政學院、講師團)、干部學院、部隊院校、科研院所、黨政部門研究機構的除外;
(十)上一次評獎中被列入科研失信名單的作者創作的成果。
四、申報受理點
省評獎辦、各省直社科研究單位、高校、黨校(行政學院、講師團)、干部學院、市(州)社科聯作為成果申報受理點(申報受理點的職責、分工等詳見《關于建立省第十四次、十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成果申報受理點的通知》)。
編制在高校、黨校(行政學院、講師團)、干部學院、部隊院校、科研院所、黨政部門研究機構的在職副廳級(含)以上領導干部的成果,以及省外作者的成果申報由省評獎辦受理。其余省內作者向其他成果申報受理點申報。
申報人選擇一個合適的申報點受理進行申報。
五、申報要求
對應一次評獎,個人只可申報一項成果,須是獨立完成或本人第一署名的成果,同一集體(指單位或組織)署名的成果申報不得超過兩項。
成果署名為自然人的,只能以個人或聯名成果申報,個人成果由本人申報,聯名成果由第一署名人申報。成果署有顧問、主審、主編、編委等,該成果申報權歸成果著作權人所有,由著作權人提出申報。成果署名為單位或集體的,以集體成果申I報,由署名單位或集體申報。成果為課題組完成的,署名顯示課題負責人及成員名字的,視為聯名成果,由課題負責人申報;署名不顯示課題負責人及成員名字的,視為集體成果,由課題組申報。已故作者成果可以由其著作權繼承人申報。
成果署名及完成時間認定:著作類成果,以著作版權頁的署名和第一次出版時間為準(署名如在版權頁顯示不全的,以版權頁及著作其他位置顯示的作者名單為準)。研究報告類成果:已公開發表的,以發表載體上顯示的署名和發表時間為準;國家級、省部級課題成果以結題證書顯示的署名和結題時間為準;未公開發表,也不是省部級以上課題,但是有中央有關部門或省級領導機關采納應用證明的,以采納應用證明顯示的署名和成果完成時間為準。論文類成果,以成果發表載體顯示的署名和發表日期為準。
同一作者、同一書名的多卷本著作只能整體申報,出版時間以最后一卷的出版時間為準。叢書不能作為單項研究成果整體申報,其中獨立完整的著作可單獨申報。同一作者、同一主題的論文集可作為著作申報。多名作者的論文集不能作為著作申報,但是其中的單篇可參加論文類申報。
參評成果按學科相近原則分為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綜合5個大類,參評者自行選擇申報分組。分組安排:①政治組:含馬列·科社、黨史·黨建、哲學、政治學、國際問題研工究等學科;②經濟組:含經濟學、統計學、管理學等學科;③文化組:含語言學、歷史學、考古學、藝術學等學科;④社會組:含法學、社會學、民族學、人口學、宗教學等學科;5綜合組:含體育學、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新聞傳播學、教育學、軍事學及以上不涉及的學科。
六、申報材料
申報須提交如下材料:
(一)實物材料:
①《申報評審表》2 份,須按要求由作者所在單位負責成果審核,承諾信譽保證并簽字蓋章。
②成果2套,其中一套須作匿名處理。成果至少要有一套為原件,另一套可以是復印件。
③附件2套,附件要求裝訂成冊并附目錄,其中一套須作匿名處理。未公開發表的研究報告類成果必須提供結題證書復印件或被省委、省政府或中央有關部 門以上決策采納應用的證明。未匿名處理的一套附件由作者所在單位簽字蓋章認定復印件與原件相符,匿名處理的一套附件不簽字蓋章。
凡是不按要求對一套實物材料進行匿名處理的成果,取消其參評資格。匿名處理須對作者姓名、單位、職位、電話等信息進行遮蓋,直至辨認不出。
(二)電子檔材料:所有申報成果須提供《申報評審表》《申報成果登記表》以及成果內容電子版。成果內容電子版必須是Word格式或可復制內容的PDF格式,成果電子版內容必須與實物成果內容一致。電子檔材料不作匿名處理。
《申報評審表》和《申報成果登記表》內容必須據實、完整、對應填寫,作者姓名應按照成果署名順序悉數填寫,集體成果要據實填寫前十位主要參與人員姓名。
《申報評審表》和《申報成果登記表》電子版材料應包括紙質版原件pdf格式版本和word版本,放在一個文件夾中,以“申請人姓名”命名。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紙質材料交到C棟407辦公室曹老師處。
七、時間要求
各申報受理點接收成果申報時間從2023年4月19日起至5月15日止,逾期不再受理。
八、評獎工作相關規定
(一)關于獎項及獎金
省第十四次、十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均按照著作類、研究報告類、論文類分設一、二、三等獎。每次獎項總數原則不超過200項,其中一等獎比例不超過總獎項數的25%,二等獎比例不超過總獎項數的35%,其余為三等獎。
獎勵標準,著作類:一等獎2萬元、二等獎1.5萬元、三等獎1萬元;研究報告類:一等獎1.5萬元、二等獎1萬元、三等獎0.8萬元;論文類:一等獎1.5萬元、二等獎1萬元、三等獎0.8萬元。
(二)關于成果學術不端檢測
省評獎辦委托相關機構對參評成果進行學術不端檢測。檢測采用中國知網等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檢測結果中“去除本人已發表文獻復制比”“去除引用文獻復制比”至少有一項必須符合以下要求:論文類成果小于或等于10%;研究報告類成果小于或等于15%;專著類、社科普及類成果小于或等于20%。教材、譯著、工具書、志書、古籍整理出版物類成果不進行學術不端檢測。沒有通過檢測的成果由評獎辦直接取消其參評資格。
(三)關于評審標準
省社科優秀成果獎獎勵的成果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符合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成果應具備科學性、原創性和引領性,注重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突出重大現實問題研究,突出貴州特色學科,突出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獎勵成果須具備下列基本條件。
1.著作類
專著:在研究重大現實、歷史和理論問題上有創見,對學科建設或解凌當前社會實際問題特別是對促進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有積極作用和貢獻。
教材:有較強的思想性、理論性,結構嚴謹,材料系統,闡述準確,應用價值高,對學科建設有所創見。
譯著:準確表達原著意思,語言流暢,所選擇翻譯的書籍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有現實意義。
工具書:體例科學,資料可靠,知識性強,能反映國內外最新科研成果,并有實用價值。
古籍整理出版物:注釋準確,補闕拾遺,對歷史考評、研究有所發現或有重要參考價值。
志書:體例完整,資料翔實,特點鮮明,記述準確,達到思想性、科學性和資料性的統一,有較高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
科普讀物:具有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內容深入淺出,語言生動簡練,在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普及哲學社會科學知識方面產生積極作用和影響。
2. 研究報告類
適應社會實踐的需要,具有較高應用價值,對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特別是對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有明顯效益。
3. 論文類
論文:在學術上有創見,能正確闡明重大理論問題或有助于解決重大現實問題。
譯文:所選擇翻譯的論文具有學術價值,準確地表達原文意思,語言流暢。
(四)關于成果真實性、權屬異議的處理
省評獎辦負責接收異議并進行處理。任何單位或個人對成果的真實性、權屬等有異議的,應在申報公示或獲獎成果公示發布之日起 20 個工作日內向省評獎辦提出,逾期提出的異議不予受理。提出異議須以書面形式,附具體證據,實名向省評獎辦提出。以單位名義提出異議的,必須加蓋單位公章。個人提出異議的,必須表明真實身份。以匿名方式及口頭形式提出的異議一律不予受理。針對本人成果獎勵等級或成果未獲獎勵的申訴,不在異議受理范圍。
獲獎成果被認定有弄虛作假或剽竊行為的,撤銷其獎勵,并由責任單位追回獎金及證書。涉事作者納入省評獎辦科研失信名單并進行公開通報,不能參加下一次評獎。
(五)參評成果及相關材料不退還。
九、聯系方式
本通知中涉及的附件在省社科聯網站下載,省社科聯網址:http://www.gzskl.gov.cn/。
省評獎辦地址:貴州省貴陽市省府路51號貴州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咨詢電話:0851-85256240
![]() |
附件2:省第十四次社科優秀成果獎申報評審表 |
![]() |
附件3:省第十四次社科優秀成果獎申報成果登記表 |
![]() |
附件4:省第十五次社科優秀成果獎申報評審表 |
![]() |
附件5:省第十五次社科優秀成果獎申報成果登記表 |
![]() |
附件1:貴州省第十四次、十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獎申報通知(學院通知) |